古代独木舟称重

用于古代独木舟修复的张力称重模块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古代文物的发掘、修复与保护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尤其是在水下考古以及古代船只的发掘方面。在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的良渚文化村,发现了一艘距今 5000 年的独木舟,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和考古价值的文化遗产。然而,其发掘、保护与修复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

挑战

一旦暴露在空气中,独木舟的水分含量会迅速变化,且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其损坏,使得这件有着 5000 年历史的文物从历史中消失。发掘之后,独木舟要经历多个处理阶段,包括表面清洁、支撑定位、脱盐和脱色、热渗透以及冷冻干燥。其中,冷冻干燥阶段尤为关键,这一阶段需要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环境中将独木舟冷冻 1 至 2 个月,随后再进行真空高温脱水和稳定化处理,时长同样为1-2个月。在这个过程中,称重传感器必须在这些严苛的条件下保持高精度,精确监测独木舟的重量,以判断冷冻干燥过程何时完成。

  1. 该传感器必须能在 -40°C 至 +90°C 的温度范围内连续工作,这就要求在长时间暴露于极端温度下时,其数据仍能保持稳定。
  2. 它需要在真空环境中正常工作,确保传感器的性能不会受到真空条件的影响。
  3. 它必须能够承受高湿度环境,这就要求该传感器具备防潮能力,且性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解决方案

  1. 该传感器采用了定制的高低温应变片,并进行了额外的温度补偿和疲劳测试,以确保数据的稳定性。
  2. 它采用专用的真空密封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出色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广泛的温度范围以及低挥发性。弹性体材料经过了特殊的抛光处理和检验,并且使用了航空航天级别的真空电缆,以使该传感器能够在真空环境中运行。
  3. 采用了三层密封系统,包括应变片保护、两层真空材料密封以及封盖密封。这种多层保护有效地防止了湿气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结论

ANYLOAD真空高低温称重传感器的研发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通过精心选材、改进温度补偿技术以及强化密封方式,这款传感器得以设计成能够在极端条件下仍保持高精度。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基于应变技术的称重传感器在特殊环境中的性能表现,为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提供关键支持。

提交问询